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梁乐)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所早期陆生植物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专家,共同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志留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淡水节肢动物化石,并确定其为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淡水节肢动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专业期刊《古生物学论文集》上。

科研人员表示,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在新疆的发现,将志留纪晚期陆生/淡水节肢动物的古地理分布范围从劳俄大陆扩展到了北半球古亚洲洋中的岛弧带上,表明在志留纪晚期,节肢动物可能已经开始广泛脱离海洋迁移到陆地或河流湖泊环境中生活。动物登陆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革命性事件之一,节肢动物作为后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纪之前都是生活在海洋环境或者海陆过渡相的环境。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2020年10月,研究人员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布克赛尔县附近的赛尔山“谢米斯台组”地层中,意外发现化石材料。后经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将其定为玛尔迪布拉克虫,并以其体节上特有的一对侧刺以及一根修长的尾刺,进一步命名为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研究认为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可代表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淡水节肢动物,也是在劳俄大陆之外最古老的陆生/淡水节肢动物实体化石记录。

科研人员在本次研究的化石层中还分析出了丰富的孢子化石。通过对围岩的岩性特征与古盐度分析,结合伴生生物仅有植物大化石和孢子化石等证据,研究人员认为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可能生活在山区河流或湖泊环境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